近日,國資委黨委召開擴大會議,分析總結當前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研究部署下階段重點工作。會議強調,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中央企業主動融入國家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創新體系,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肩負起產業鏈“鏈主”責任,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強上下游產業協同,積極帶動中小微企業發展。
一、工業母機,國之重器
在制造業中,機床是制造機器的機器,是生產一切工業品的基礎設備,故被稱為“工業母機”。
國資委此次會議將工業母機直接置于首位,甚至排在高端芯片、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之前,從國家戰略層面上進一步凸顯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我國數控機床技術的研發起步并不晚,1958年,清華大學和北京第一機床廠就合作研發出中國第一臺數控升降臺銑床(采用分離元件技術),比起世界第一臺數控機床不過晚了6年。但其后的20年,我國數控機床技術進步十分緩慢。
在數控系統、高精密傳感器、主軸等核心零部件的競爭力薄弱;高端市場受到海外禁運和技術管控影響,導致缺口較大。作為工業母機,機床應該加速技術與工藝水平的升級,國內工業制造領域才能真正地提升產品精度和質量。
但是當下,從生產量和消費量角度看,中國機床的規模都是當今全球當之無愧的第一,由于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制造業復蘇趨勢明朗。據悉,2020年中國數控機床產業規模為 2473 億元,2021年預測數控機床產業規模將創新高達 3576 億元,同比增長↑44.61%。(數據來源:中商情報網《2021年中國數控機床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剖析》)
二、政策出擊,組合發力

根據我國國民經濟“九五”計劃至“十四五”規劃,國家對數控機床行業的支持政策經歷了從“改進機床質量”到“重視數控機床”再到“大力發展高端數控機床”的變化。
中國制造2025
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列為大力推動發展的十項重點領域之一,提出:開發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及集成制造系統:加快高檔數控機床等前沿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計劃到2025年,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80%,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設備總體進入世界強國行列。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將“高檔數控機床及配套數控系統:五軸及以上聯動數控機床,數控系統,高精密、高性能的切削刀具、量具量儀和磨料磨具”內的產品列為鼓勵發展項目。
“十四五”規劃
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集成電路、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機器人、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先進電力裝備、工程機械、高端數控機床、醫藥及醫療設備等產業創新發展。
部分機床相關政策
■ 2015年5月 《中國制造2025》
■ 2015年10月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2015年12月 《國家智能智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
■ 2016年5月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 2016年9月 《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
■ 2017年11月 《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 2017年12月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2018年10月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版)》
■ 2018年11月《戰略新興產業分類(2018)》
■ 2018年《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
■ 2019年10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 2020年10月《“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
■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
三、創新發展,堅硬自身

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落實“十四五規劃”,形成“中國智造”的核心競爭力,避免關鍵設備和原材料被“卡脖子”,離不開數控系統、伺服驅動、伺服電機等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和安全可控。
數控系統是先進高端制造裝備的“大腦”,是裝備制造業中的核心技術,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實現我國機械產品從“制造”到“創造”升級換代的關鍵技術之一。
數控機床國產化的產業升級的路上,關鍵產業鏈還需要一步步夯實。機遇與挑戰并重,我們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維宏股份助力國產數控新高度
制造業新形勢 產業亟待升級
后續維宏股份將陸續發布
系列產品和服務信息
助力“工業母機”廠商